楚雄州图书馆简介

日期:2012-06-08来源:转载点击:57972 字号: 手机:

扫描微阅读

 楚雄彝族自治州图书馆始建于1962年,位于风景优美、人文气息浓郁的市中心广场桃源湖畔,与市工人文化宫、州体育馆连成一片,人口集中,交通便利,环境优美。馆舍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,在职职工40人,其中:高级职称5人,中级职称18人,初级职称、技术工人及其它工勤人员17人,平均年龄44岁,设馆长1 人,党支部书记1人,副馆长1 人。

作为楚雄彝族自治州集“文献收藏、借阅、检索、咨询”于一体的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中心,自成立以来,一直担负着为大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职能,发挥着为人民群众提供知识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。现有藏书40万余册,年订期刊、报纸1200种,全文报刊数字库资源2个TB,年接待读者25万人次。为楚雄的“三个文明”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,被誉为“知识的殿堂”和“人民群众的第二课堂”。1994年12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“文明图书馆”;2000年被文化部评为“读者喜爱的图书馆”;2003年12月被云南省委、省人民政府命名为“文明单位”; 200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为“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”;2009年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“2008年读书活动组织奖”。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,从2005年开始连续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“国家一级图书馆”。

随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展开,2011年州图书馆进行了内部机构调整、资源重组,馆内设置特色文献部、典藏部、期刊部、流通部、计算机技术部、共享工程楚雄州支中心、彝族文献资料信息查阅中心、办公室、财务、保卫等部门。其中,特色文献部担负着文献采选、交换、编目、加工及合作编目、彝族文献、地方文献的征集、查阅、保护、开发、利用等业务工作;典藏、期刊、流通部门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当代图书典藏、外借、阅览和参考咨询等服务;计算机技术部负责全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,并为馆藏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和共享工程楚雄州支中心工作,担负组织、实施、协调全州共享工程的职能。通过合理的机构配置,使得人、财、物等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重组,有力地激发了图书馆内部的活力,实现了全年365天,天天开馆制,除周五上午闭馆学习外,每天8:30-20:30连续开放,每周对外开放达70小时。在服务方式上实行“全面开放、免证进馆”,面向所有公民开放,普通阅览无需任何证件,一般性服务全部免费。2013年参加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,再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“国家一级图书馆”。

“ 中国彝族文献图书馆”的建立。楚雄州作为全国唯一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,拥有彝族人口71.6万人,13个彝族支系,具有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。一直以来楚雄州图书馆都把地方、彝族文献建设工作作为本馆的品牌和特色重点进行建设,得到了州委、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,从2006年开始由州财政每年下拨专项经费10万元,要求州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、采购彝族文献,建设成彝族文献图书馆,作为楚雄民族文化强州建设的品牌和亮点。几年来,经过州图书馆的不断努力,尤其2006年以来,组织了专人在云、贵、川及广西四省区70多个县市(区)560多个部门对涉及彝族文献的文化研究所、出版社、出书单位等进行走访、调查、征集工作,彝族文献数量日见增长,蔚为大观。2013年底,已经拥有彝族文献资源8000余种2.3万余册,其中征集彝文古籍100余卷,复制、手抄彝文古籍1500余册。

为进一步宣传和提高文献利用效率,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利用文献资料提供便捷服务,在文献征集入藏的同时州图书馆注重二次文献的开发,将1949-2003年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表的,涉及楚雄彝州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内容的稿件编辑成册,出版了《让历史告知未来——〈人民日报〉上所见到的楚雄彝州》、《让历史告知未来——〈云南日报〉上所见到的楚雄州》10卷;将所征集的彝族文献加工整理入藏并编辑了《楚雄州图书馆馆藏彝族文献书目提要》一、二卷,近90万字,同时,将这些数据制成了全文数据库。至此,“ 中国楚雄彝族文献图书馆”彝族文献、彝文古籍、视听、电子文献、全文数据库内容丰富,为卷帙浩繁的彝族文献的研究、利用和展示搭建起了一个平台。2012年获云南省文化厅授予的“云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创新奖”。

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文化设施,一方面是市民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,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。迎着新世纪的骄阳,借着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春风,我们将以开拓创新为动力,以繁荣图书馆事业为核心,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,积极整合各项资源,力争将图书馆打造成集现代化管理、文献资源丰富、特色明显、结构合理、网络健全、覆盖城乡、发展均衡、运行高效、惠及全民的现代化、数字化、专业化公共图书馆。
 

上一篇:没有了

名称:电话:
共0条评论

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