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·楚雄彝族文献资料信息查阅中心简介

日期:2012-06-13来源:转载点击:25977 字号: 手机:

扫描微阅读

    楚雄州作为全国唯一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,她拥有66万多彝族同胞,13个支系,这神奇、美丽的彝人家园具有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、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。被称为“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”。中国·楚雄彝族文献资料信息查阅中心雏形源于1988年,当年没有清晰的界定。把楚雄州本地的刊物、杂志摆放在一起,成为一个袖珍形专栏,到2003年专设 “地方文献室”,2007年改为“彝族文献查阅室”,2009年随着彝族文献数量日见增长,蔚为大观,于是把“彝族文献查阅室”申报命名为“中国·楚雄彝族文献资料信息查阅中心”并建成全省乃至全国唯一的彝族文献信息中心。
     “ 中国·楚雄彝族文献资料信息查阅中心”的彝族文献具有品种多、数量大、组合优、品位高的特点,为内容丰富、卷帙浩繁的彝族文献的研究、利用和展示搭建起一个平台,成为热爱彝族文化,爱好研究彝州风土人情的会客厅。现有彝族文献1.6万余册册。一本本沉静的彝族文献记录着彝族发展的历史,反映着彝族地区自然资源、人文环境和社会群体活动最珍贵的信息,是这个特定区域、特定民族一切文化信息的记录载体,是彝族地区发展轨迹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结晶,也是彝族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。
      一、建设中国·楚雄彝族文献资料信息查阅中心的意义
民族文献是民族文化的积淀,是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的主要资料,它具有资政、教化、存史等方面的作用。彝族文献是彝族地方的宝贵财富,它可以为本地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,促进地区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旅游等事业的发展,为民族文化强省、州、县建设提供文献保障,为提高本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智力支持。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,是一项功在当代、惠及子孙的工作;为图书馆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,为建特色馆奠定了基础。
      二、中国·楚雄彝族文献资料信息查阅中心的征集资料范围
      1、凡是具有彝族地区特征的文献,能反映本地区的历史、地理、政治、经济、风土人情、名人轶事、古迹遗址等的各种形式、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,不分语言、文字均属征集范围;
      2、凡属彝族文化人创作、搜集、整理、编写、编印、拍摄、录制的,不管它以何种语言、文字,反映那个国家、那个民族生活的纸质文献、电子文献;
      3、其他人从事有关彝族文化的创作、研究、搜集、整理、编写、编印、拍摄、录制的纸质文献、电子文献等。
      三、中国·楚雄彝族文献资料信息查阅中心彝族文献征集工作的现状
彝族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,还拥有起源时代古老且发展完善的传统文字。它以各种载体记录着社会的历史、政治经济、宗教民俗、天文地理、文化教育、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内容,这些文献代代相传成为民族的精粹,促进着一个民族的发展。但还有大部分分散存于民间和社会各界。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彝族作家、专家、学者也还没有形成一个合力的群体,比较分散,仍处于一个弱势群体。彝族文献形成类型多、品种杂、数量少、分布广的特征,给征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。大部分分散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(弥勒县、泸西县、建水县、元阳县、石屏县);玉溪地区(江川县、易门县、元江县、新平县、峨山县);四川乐山市的马边彝族自治县、峨边彝族自治县; 楚雄彝族自治州10个县(市)、昆明市(禄劝县、石林县)、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、大理州(漾濞县、巍山县、南涧县); 思茅地区(普洱县、景东县、镇元县、景谷县、江城县)、贵州毕节地区(黔西县、赫章县、威宁县)、贵州六盘水市的盘县;昭通市(镇雄县、大关县、盐津县、彝良县、鲁甸县)、贵州省民族出版社、四川民族出版社、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中心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等。
      四、中国·楚雄彝族文献资料信息查阅中心彝族文献征集的方法
      1、在楚雄州图书馆内部成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机构-----“彝族文献建设办公室”,采购经费单列,根据业务工作的开展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和设备,专门负责彝族文献的搜集、采购、分编、整理、文献开发建设工作;在原已建立的地方民族文献室基础上扩大规模,扩大场地,集藏、用为一体。
      2、结合实际,制定《彝族文献资源建设未来计划实施方案》。从文献的走访、查询、征集、采购到未来所要开展的宣传活动内容以及二、三次文献的开发课题、项目,经费支出逐年作详细计划。(1)文献征集。对全国所有涉及彝族文献的14个地区以及涉及彝族的50多个自治县和彝族文献研究所、民族出版社,进行排序,计划每月组成人员到按排区域部门收集一次,时间5至10天,力争两年内对所涉及彝族的地区和部门进行走访、调查、征集,用三年时间进行复查和文献征集。(2)大力宣传。除在《云南日报》、《楚雄日报》、楚雄州电视台进行广告宣传之外,更多的是利用彝族文献室这块平台,举办彝族“书法绘画作品展览”、彝族学者“彝州采风活动”、“彝族文献研究活动”等方式扩大宣传,并对文献进行收集。为彝族作家的作品搭建一个交流、推销的平台,提供读者服务。扩大彝族地区的对外宣传和影响。(3)做好二、三次文献的开发。结合地方经济、旅游、文化建设,编制书目提要、决策信息、民族节庆风情资料等等。编制《馆藏彝族文献提要目录》在政府网站发布,供读者查寻。(4)建立档案,广泛联系。由于彝族文献征集工作范围大、收集面广,有历史的、现代的、本地的、外地的、甚至国外的。为保持长期联系,一方面从所入藏的文献中建立《彝族作家个人档案》,以便了解某一作者有那些作品,已经入藏的有那些,没有入藏的还有那些;一方面从走访中建立征集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档案,通过“求助信函”争取作者的支持。逐步建立彝族文献征集网络,网络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向外扩大。
      3、创新彝族文献征集的方法。(1)征订。通过网络查寻、文献发行动态与各类出版机构保持联系,进行文献订购或函购;(2)现购。多渠道获取文献发行动态;定期到书市、书店、书摊,进行采购收集。(3)走访。以政府行为,通过政府文件上门走访征集或购买;(4)索取。跟踪采访相关单位及文化名人,及时掌握有关地方文献信息,主动上门访求索取。(5)复制。在遵守版权和著作权的前提下,采取复印、手抄等手段收集。(6)析出。通过复印、扫描、摘抄、剪辑等手段对分散的文章、文集等进行集中。(7)交换。与文献单位和个人建立友好合作交流关系,进行文献交换。(8)捐赠。开展读者研究,倡导捐赠活动,接受个人、机构团体捐赠。(9)代集。利用上下级关系、协作关系、社会交际关系,委托相关部门或个人代为征集。
      4、提高彝族文献征集专业人员素质。把人员的素质视为工作发展的本质、发展的目的、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标志,人员素质的高低,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,从事文献工作的馆员,知识结构应具多元性、兼容性。要对该地区、该民族的历史掌故有所了解,对著名人物和著述留有印象,能与专家、教授交流和沟通。作为文献征集人员的配置:第一,要具有相关的文献知识,对彝族地方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或肯学肯请教。第二,要具有公关能力和良好心理承受能力。彝族文献征集工作经常与专家、学者、教授打交道,他们辛辛苦苦创造的劳动成果是否能够发挥作用,发挥多少作用,他们也是要经过询查的,这就需要文献征集人员除了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外,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交流,甚至调动各种社会关系才能获得所需要的文献,尤其是对一些尚未打开局面的单位,在上门征集之前要有针对性的策划,根据不同征集对象设计不同的征集方案。在征集彝族文献中有大量的非正式出版物,工作人员在征集中往往要三番五次地上门征集,磨破嘴皮却无功而返,甚至屡遭白眼。这就需要征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态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。第三,馆员要勤跑腿,勤打听,勤记录,能吃苦 。主动走访上门进行文献征集,工作人员要熟悉当地环境和交通情况,能适应路途奔波是文献征集人员必须的素质。街道、行程、单位地址和文化名人的家庭住址、联系方式等,都应了如指掌。这就要求文献征集人员勤跑腿,勤打听,勤记录,一本详尽的通讯录是地方文献征集人员必不可少的。出门征集之前先制定好线路,计划采用何种交通工具,沿途安排几个征集对象,这样既可降低人力物力成本,又可提高地方文献征集率;第四,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文献征集工作是一项繁琐艰辛见效慢的工作,又缺乏必要的资金,加上文献的特殊性,除少部分为正式出版物外,大量的文献为非正式出版物甚至是散页、手稿,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能够深挖细寻,随时进入工作状态,善于与采访对象咨询、交谈,从中得到更多的地方彝族文献信息。外出征集文献还经常要放弃休息时间,忍受风霜、烈日、饥渴,若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很难完成这一使命。
 
楚雄州图书馆彝族文献中心   供稿
 
  

名称:电话:
共0条评论

已关闭